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单位新闻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我院“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成员赴青海木里矿区综合调查纪实

作者: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组 520  2024-08-02

6月17日-7月10日,我院负责具体实施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西部干旱区煤能源基地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及技术示范”项目组在中化局总工程师焦森、我院副院长刘军省、生态地质中心主任鞠林雪带领下联合相关课题承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赴青海木里矿区开展野外综合调查工作。

98086283.png

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组成联合调查组

35361757.png

与环科院组成联合调查组

青海省木里矿区位于海西州天峻县木里镇内,海拔4200米,为典型的高原高寒缺氧地区,自然条件非常严酷。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大通河发源地,亦是祁连山区域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矿区地处青藏高原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区内多分布大片冻土和高寒草甸等湿地植被,区域生态敏感脆弱,易遭破坏,其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针对青海木里矿区内陆干旱高寒大陆性的恶劣气候,多年冻土层广泛发育,土层浅薄,砾石含量高,生态本底值差的特点,基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西部干旱区煤能源基地区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相关技术研发成果,项目组通过区域自然环境本底值系统调查,对矿山生态修复区土层重构与生态重建技术进行效果监测,评价上述技术对生态修复后的自稳定性与自维持机制及对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和发展的效果,构建青海木里高寒干旱坡积物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可复制的煤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模式。

4200米的高原,极端寒冷的恶劣天气,以及让人避无可避的高原反应影响着所有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在高原适应期,运气好的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头痛、胸闷或呼吸不畅,再严重一些的则会在半梦半醒中被突然憋醒,或者被头晕头痛折磨得整夜无法入睡,反应更剧烈的甚至会口唇发紫、高烧不退。而木里矿区生态修复成效监测窗口时间短、任务重,几乎无法给予大家适应的时间,因此对于大多数第一次到达这里的项目组成员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都是一边干活儿一边适应调整。6月飞雪、7月冰雹等多变的自然条件的挑战,人员的体力、精力和心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组监测进度和成效。

93617875.png

六月飞雪、七月冰雹

在严酷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项目组的每一个人都学会了苦中作乐、咬牙坚持,更学会了团结一心、齐力向前。项目部党小组认真贯彻中化局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项目党建工作,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念和决心,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能吃苦,更懂分担。在面条都难以煮熟的高原寒地,条件何其艰苦!但大家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一条心一盘棋一家人”是项目部全体人员的共识。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困难面前,地研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党员冲在一线,倒排工期,凭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韧意志,科学组织安排,责任压实到人。像家人一样的相处模式,慰藉了大家的心,顽强了在困难中坚持前行的意志。大家正是凭借这种不分彼此、一心向前的奋斗精神,确保了项目各项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完成。项目部全体人员以强硬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接受了高原的锤炼,为木里矿区生态修复贡献着自己一份力量。

19944459.png

我院生态地质中心在地质环境治理与绿色生态修复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扎实基础,与本项目的整体研究方向高度吻合,后期将与课题组各成员单位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凝聚关键前沿技术和理论方法,推动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研究示范成果将有效解决西部煤炭能源基地开采与生态保护存在的系列瓶颈问题,整体提升我国煤炭能源基地区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全面落实西北煤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西部煤炭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与理论支撑。

作者: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组

点赞(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营业执照:121000004036416383
备案号码:京ICP备18047106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
从地图上查看我们的位置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650367
邮编:100101
邮箱:zhdyybgs@163.com
信访举报电话:010-58650486

版权所有@2022-202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技术支持: 信息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