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单位新闻

我院负责具体实施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顺利通过中期考核

作者:西部干旱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 407  2024-09-18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部干旱区煤能源基地区域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项目中期进展考核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我院负责具体实施的课题五“西部干旱区煤能源基地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及技术示范”顺利通过中期进展考核。

54614792.jpg

会议邀请了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邵奕铭项目主管和李少斌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项目跟踪专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克林、项目跟踪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秀彬、山西大学副校长程芳琴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金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王苏健等组成专家组,对项目中期进展进行检查和评议。

27956647.jpg

我院联合子课题单位积极聚焦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通过前期努力,完成了课题研究方案与推进计划书的制定,西部干旱区煤能源基地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文献研究,以及现有技术调研,开展了西部干旱区煤能源基地环境特征调研工作;对典型干旱区能源示范基地的煤炭开采方式、工艺技术特点、煤基固废和伴生矿物资源特征、主要环境现状等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示范区气候、水文、土壤、地形等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和识别出具有适应性、抗逆性等关键指标,初步建立具有自维持能力的评价体系,筛选出与示范区域生态环境相适宜植被品种;完成了适宜不同情境的生态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技术方案编制;按地貌重构-土壤改良-植物优选-生态监测的工艺流程,在三层海绵结构的生态层上构建了富养-水养-隔盐的三亚层结构,实现了保水和降盐碱效果;优选出乡土植物与微生物种类,利用表土固结植生技术与抗风蚀生物修复材料,促进了露天采坑及排土场的生物改土培肥及种群演替;建设了部分示范基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工程,初步形成了露天排土场土壤保水、固沙抗蚀和降盐碱的生态自维持修复技术。截至目前,课题共发表SCI/EI论文6篇,核心论文2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著1项,联合培养研究生4人,项目组骨干成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并做报告3人次以上,超额完成中期指标。

课题组将认真听取专家咨询建议,进一步提炼总结中期成果,并在后续任务实施中加强课题协作,强化技术验证与应用示范,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任务目标。

作者:西部干旱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

点赞(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营业执照:121000004036416383
备案号码:京ICP备18047106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
从地图上查看我们的位置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650367
邮编:100101
邮箱:zhdyybgs@163.com
信访举报电话:010-58650486

版权所有@2022-202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技术支持: 信息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