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照亮了我的科研道路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作者:东野脉兴 3132  2021-08-10

今年七月一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光辉照耀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照亮了我的科学研究道路。

一、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

我出生在日本铁蹄蹂躏下的东北,日本投降来了国民党,毛主席指挥的辽沈战役,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东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五十年代的十年正值我初中、高中、大学的十年,学费、书费、住宿费、伙食费全由国家包下来。初中时就在心灵里扎下了对党对祖国的感激之情,这种朴素的感情激励着我努力学习,立志长大为国效力、报效祖国。

读大学时,学校“为祖国地质事业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牢记在心,并为自己立下“献身地质事业,以苦为乐,攀登科学高峰,报效祖国”的座右铭。回首往事,我做到了,至今年已为祖国地质事业健康工作62年,是化工地质战线工作时间最长的地质工作者,也是全国从事磷矿地质研究工作时间最长的地质工作者。

二、心有祖国,干劲有动力

六十年代初我在地质部东北地质科学研究所工作时,荣幸地参加由李四光部长领导的、中国地科院组织实施的“全国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大地构造图、矿产分布图、内生金属成矿规律及预测图一套综合地质图件”的编图工作,地质部组织全国各省地质局、大区地质研究所共400多位技术人员承担编图任务,我独自承担K-52幅内生金属成矿规律及预测图编图。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我两年多没休息过节假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工作,编图委员会验收一次性通过,受到表扬。该一套图被国家科委列入1965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之一,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东北地质研究所成立初期条件有限,研究室只有一台显微镜,轮不到青年学习之用,为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春节职工回家过年,单身宿舍就剩我一个人未回家,连续两个春节假期及部分周日时间,攻克了这门技术,终生受益,在其后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新发现和科技创新也得益于这项技能。

60年代中期,由老专家带领的金矿科研组研究内蒙乃林沟金矿成因,矿区火山岩中密集的石英网脉含金性不明,查明含金性对矿床成因与指导勘查至关重要,鉴于此,我决心攻坚克难,利用早饭前晚饭后(帐篷离矿区只有半小时路程)的时间对地表露头及探槽、井、洞的网脉仔细观察研究,不足20天查明网状脉由三个期次、两个亚期石英脉组成,其中第二亚期含金,课题组长带领全组现场观察验收,肯定了我的成绩,得到老专家的表扬。室内工作中,我在显微镜下研究矿化特征发现冰长石,为矿床成因提供了关键性证据,项目最终研究报告的编写主要由老专家和中年工程师执笔,小青年中只有我参与编写,并执笔矿床成因一章。研究报告被中科院评为优秀报告,我受到表彰。“心中有祖国,干劲有动力”,以实际行动全力投入工作,践行我的座右铭。

三、和平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和“地下尖兵”

地质工作者被誉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和地下尖兵”,几十年来,我每年有4~8个月的野外工作时间,当过“地下尖兵”,也担任过“游击队长”。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党和国家提出“以粮为纲,大力发展农业”的方针,北方各省地质局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找磷工作,地质部把北方磷矿地质研究项目下达东北地质所,地质所十分重视,组成以我为组长的10多人的磷矿组,我们探索内蒙—吉黑华力西地槽区二叠系含磷性,东起吉林张广才岭,向西过黑龙江鄂尔古那河,继续西进内蒙大兴安岭,在吉林珲春、舒兰、内蒙林西、巴林右旗、西乌旗、科右中旗、索伦等地二叠系地层中发现含磷条带及磷结核,为探讨其成矿可能性对相关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磷酸盐化等进行研究。

调研中朝地台磷矿,沿地台北部西起阴山向东经燕山到辽吉南部,越过鸭绿江到朝鲜狼林山、茂山直达东海岸(我随中国赴朝磷矿考察团考察朝鲜三大类型9个磷矿床)。对比研究中朝变质磷矿成矿规律和辽吉南部成矿预测,在东北三省磷铜会议报告交流,辽宁五勘在预测区发现并勘查甜水中型矿床。

对华北地台吉、辽、冀、蒙、鲁太古代镁铁质建造磷矿进行大区域调研,发现多处矿化点和吉林靖宇天合兴、辽宁阜新公官小型矿床,时年夏天,按阜新县政府要求协助在公官矿区建造选矿厂(浮选柱和普钙陈化池),土法上马,生产出的磷肥用于秋天种植的荞麦获得高产,我们边生产边撰写“怎样找磷矿与土法制磷肥”一书,记述了我们从找矿到制磷肥的过程,当年春节过后,阜新县政府派员专程去沈阳登门致谢。

1978年调入化工部地质研究院(现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工作。踏遍川西大小凉山、鄂西神农架、云贵高原,研究扬子地区磷块岩成因、成矿规律,创立了“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和“陆缘坻控矿论”,进军华南褶皱带浙、赣、闽、两广调研磷矿,跨海进入海南岛大茅磷矿及附近岛礁采集鸟粪磷矿样品。敢于涉足科技前沿领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云南滇池为天然实验室,在百里滇池打钻,成功进行了磷现代沉积微生物成矿实验,为古磷块岩生物成矿理论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填补了国内外生物成矿没有实验证据的空白,领跑生物成矿研究。

应国家计委邀请,参加“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发展战略”项目研究,我承担“西南磷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子课题,研究成果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方缺磷制约农业发展,突破北方磷是我多年心愿,为此我曾给化工部部长写信,建议开展北方磷矿地质工作,部长批示“开展北方找磷确有重要意义,要做长远打算,早下手”,不久下达科技找矿项目,我和我的科研团队先后承担“中国北方内生磷矿预测”和“中国磷矿形成条件与成矿规律”两个项目,研究塔里木—中朝地台内生磷矿,两进塔里木盆地北缘至天山南麓,向东绕黄河“几”字湾,经内蒙登口、晋北、冀北、辽西到辽东,总结提出“古老地台边缘及内部活动带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幔源碱性杂岩型磷矿的成矿模式,指出了北方磷的找矿方向,得到地科院专家的认可和好评。

几十年的野外地质工作,踏遍除西藏和台湾外的祖国大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不胜收的景色让我无限的热爱这片土地。

四、苦中险象环生苦中也有乐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逢山必爬,遇水必趟,风吹雨打常伴,苦中险象环生,苦中也有乐。

一次在张广才岭作业,瞬间风雨大作,雨水从头顶流下,为保护地形图资料,脱下上衣遮住背包,快速下山,不由得唱起“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的地质队员之歌。

一次在老岭测剖面,测完已日落西山,由于离住地远,便奔向较近的村庄过夜,到达后天色已晚,不好打搅村长派饭和安排住宿,我们就找一家马号(马圈旁的草料堆)饿着肚子过夜。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草丛达胸腰高,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前方不足十米处卧着一只东北虎,我们吓得站住不动,脑子一片空白看着老虎,老虎看我们一眼起身走了。事后分析,老虎吃饱了在休息,若是只饿虎,我们定会成为老虎的美餐。

一次刚下到山底,暴雨山洪顺坡而下,我们急速离开,原本只有小腿深的小溪水已达腰深,趟河接近对岸时,一个急流把我打倒,幸好我抱住岸边一块大石头上岸脱险,险些被急流冲走。

吉林长白山抚松靖宇地区灌木杂草丛生,适于蛇的繁衍,草丛里和树上都有蛇,在这里工作手里要拿一条长棍,打草惊蛇。头天挖的探槽,次日去编录绘图,探槽里总会有几条到十几条蛇,要清理才能作业。在通化板石沟磷矿,我们住的床铺是用木板搭的通铺,一天我早上醒来抬头,见一条近2米长的蛇卧在我们床头的铺沿上,我振动床板蛇走掉,大家醒来听我讲述都起一身鸡皮疙瘩。

勘查宽甸杨木川磷矿时,我从山上滚下,右腿摔伤,肿胀一个多月不能爬山,也没有回沈阳看医生,坚持领导勘查工作,“游击队长”轻伤不下火线。

野外地质工作是苦,但苦中也有乐,我们课题组携带有手风琴、小提琴、单簧管、萨克斯等乐器,工作之余演奏、唱歌调节生活;遇有医学院实习生下乡医疗队便联合演出节目,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宣传党的政策,深受农民兄弟欢迎;每到有知青点的地方,就有联欢,我们也曾与乌兰木骑文艺队在篝火旁唱歌跳舞,增进民族团结。

五、退而不休继续奉献

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延缓至1998年底退休,退而不休,至2006年单位返聘参与两个项目工作,期间我继续研究北方碱性杂岩型磷矿地质、世界内生磷矿地质与成矿规律,划分出塔里木地台北缘和华北地台北部两个巨大碱性杂岩型磷矿成矿带,进一步各划分出5个成矿区(预测区),继之深入研究蓟县马伸桥隐伏岩体航测、地面物探检查、五个钻孔原始编录及化学分析等资料,作钻孔剖面及剖面对比图,终于有重大发现,该隐伏岩体是由超基性岩----碱性岩---碳酸盐构成的碱性杂岩,为我国首例三位一体典型碱性杂岩,超基性岩为多韵律的层状岩系,岩系中有9层磷矿,累计厚度68.25米,P2O5含量6~12%,构成大型中高品位磷矿,远景资源储量达3亿吨。

2007—2010年,受聘于内蒙一矿业公司任总工程师,时年已过七旬,亲自率领地质工程师们普查找矿,对分布在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的22个矿权区进行预查,登高山,爬丘陵、穿沙漠,选出5个矿权区转入普查阶段,普查后确定2个区进行详查和勘探,发现朝阳沟和馒头沟两个多金属矿,此外在地台区发现喀喇沁旗庙沟磷矿,已由我院做选矿实验,选矿各项指标满足生产要求,精矿品位(P2O5)30%以上。

野外地质工作止于2010年10月,爬山止于75岁。

2013—2018年,先后应邀参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扬子陆块磷块岩找矿重大突破理论研究与找矿实践”和中化局地调总院“中国矿产地质志”磷矿卷和硼矿卷等三个项目研编工作。工作中,在过去磷块岩研究基础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研究,完善、丰富和发展了磷块岩微生物成矿理论,构成了磷块岩原创理论体系,撰写“磷块岩成矿理论体系与找矿实践”专著出版(2015)。2020年出版合著“中国矿产地质志·磷矿卷”和“中国矿产地质志·硼矿卷”。

2019—至今,应邀参与本院“中国磷矿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专著的撰写工作,原计划2021年8月完成初稿,我承担专著三分之二内容,正在加班加点,提前至6月完成 ,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六、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用汗水谱写出创新成果

1960年工作至今,62年地质工作,承担国家和部级及地方科研与勘查项目共21项,其中我领导的项目15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4部。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主要有:在古磷矿岩中发现大量多种磷质微生物(化石),创立了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论,以滇池为天然实验场探索磷现代沉积的微生物成矿实验取得成功,取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提出磷块岩构造古地理“陆缘坻”新概念和“陆缘坻控矿论”,主编“中国磷矿成矿规律及预测图”(1994),20多年找矿实践,在我的预测区新发现和新增磷矿资源储量70多亿吨,取得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内生磷矿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式,成功预测马伸桥大型磷矿;变质磷矿研究成功预测甜水中型磷矿。

几十年野外地质工作,共发现五个矿床,包括辽宁公官、内蒙庙沟两个绿岩带型磷矿、内蒙馒头沟铜金矿、朝阳沟锌矿和天津蓟县马伸桥岩浆岩型磷矿。

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地质成果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上述创新研究成果,有科技查新结论、七位院士和11位教授的评价意见,有的处于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有的为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中国化工报曾两次报道 ,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黄金时段予以报道,中共化工部地研院党委“简报”做过报导。

一切成绩都是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祖国、归功于地研院。

地研院“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是对地质工作者的写照,我是一名地研人,是党培养的地质工作者,回首60多年地质工作,践行了“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在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讲述我这一代人时代的记忆,祝贺党的生日!

点赞(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营业执照:121000004036416383
备案号码:京ICP备18047106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
从地图上查看我们的位置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650367
邮编:100101
邮箱:zhdyybgs@163.com
信访举报电话:010-58650486

版权所有@2022-202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技术支持: 信息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