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心故事

作者:李俊民 2411  2021-08-10

我是地研院退休职工李俊民,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是一名老党员,已经有50多年的党龄,从我成长的经历中,深深感悟到党的伟大。

1942年我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的农村,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听老人说:解放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听敌人要来,大人就背上孩子东躲西藏,人们整天过着胆战心惊、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生活。解放后,经济稍有好转,又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当时物质极度贫乏,村里人们住的是土坯草房,吃的是掺糠、野菜,甚至是掺玉米芯的玉米面窝头,就是这样,人们还吃不饱、穿不暖。如今,家乡好起来了:村里每家住的是砖瓦房,路都是水泥路,村里设有小学、商店、饭店、卫生所,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都富起来了。家乡的变化这么好,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好,社会主义道路好,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勤劳致富的精神好。

1963年3月我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当时在铁道兵六师三十团),从此我就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锻炼成长。经部队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我于1964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同年九月,部队又选送我到四川绵阳铁校学习财会专业;我毕业后,分配到铁十四师六十六团财务股。当时,铁道兵承建的铁路建设任务,都是在人烟稀少、荒山野岭的边远地区。受当时工程技术、施工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战士们经常是手推肩扛、风餐露宿,施工条件十分艰苦,有的战友在施工中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听党指挥、不怕牺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柱打通万重山”,这是对铁道兵精神的真实描述。光荣的铁道兵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使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1981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研院,先后在基建财务、纪检委、审计和计财部工作。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受地质行业市场下行压力的影响,我院科研项目、科研收入减少,导致我院经费年年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院领导、科研技术人员,仍然坚守着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事业,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我们财务除了加强财务管理,节约经费开支外,还积极与化工部财务司沟通协调,努力争取科研事业经费,尽力筹措资金,弥补经费不足。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地质行业的回暖,在中化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党建为引领,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增加科技投入,强化资质认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如今我院经营成果和科技水平在集团(局)中名列前茅,科研收入大幅提高,职工收入成倍增长。

我于2002年正式退休,退休后仍然心系单位,关心支持我院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离退休党支部组织的学习和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并坚持自学,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从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当前在两个一百年交汇时点,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十分重大,这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重温初心使命中厚植人民情怀,在咀嚼苦难中坚定人生信仰,在缅怀先烈、感怀先进中树立人生目标,在回顾艰难险阻中培育斗争精神。我们要在新时代新征途上,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勤奋工作、勇往直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祝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青春永驻!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祝愿中化明达集团及我院事业蒸蒸日上!

点赞(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营业执照:121000004036416383
备案号码:京ICP备18047106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
从地图上查看我们的位置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650367
邮编:100101
邮箱:zhdyybgs@163.com
信访举报电话:010-58650486

版权所有@2022-202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技术支持: 信息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