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磨片工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作者:朱秀莲 2381  2021-08-16

我叫朱秀莲, 1954年19岁在北京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北京市冶金地质研究所,陕西安康冶金地质大队,陕西西安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河北省涿州市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原化工部矿山局地质研究所)。1986年12月退休(后又被返聘一年培训新一代磨片工),33年工龄期间一直从事岩石矿物磨片工作。本文记述了一个地研院退休职工,一位做了一辈子磨片工的老人的点滴故事。

从不畏惧生活艰辛,工作始终放在第一

1954年北京市冶金局面向社会招工时,有磨片工人、印刷工人和托儿所阿姨三个工种,因为我叔伯哥哥是学地质的,也是领导,他问我怕苦怕累吗?我说我是农村出来从小干过农活的,不怕!他给我讲磨片工作的重要性,讲了国家发展就要大量找矿,有了大量的钢铁和原材料,国家才能很快发展起来,我就愉快地当上了一名磨片工人。1957年国家需要抽调大批人员去支援大西北,当时我已经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工作热情高,建设干劲足,认识到为了新中国的全面发展,有志青年就应该去更艰苦的地方工作。我就积极写申请,报名要求去西北工作。1958年初,我离开了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北京冶金地质研究所,告别了也在北京工作的新婚的丈夫,投身于支援大西北建设者的洪流,开始了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历程。

初到西北,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工作单位是冶金部新组建的西北地质勘探大队第四分队,分队队部进驻到位于秦巴山脉的安康市紫阳县的二十里铺。在一个四面透风破旧的寺庙里,大家把泥土灰尘清理出去,用旧报纸把窗户糊上就当做了第四分队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当时分队没有磨片用的切片机,必须把矿样送到汉中的本冶一队银洞子分队,借用他们的机器切片后再拿回来磨片制片,我每个月都要用自行车驮着一个装满矿石的大木箱子,到20多里外的紫阳县邮局邮寄和取回矿样,不论是风吹日晒还是雨里雪里从未间断。在安康工作的五年中,遇到切片机器损坏维修不能用时,我就用铁锤子打下一块块矿样再磨成0.03毫米的薄片。因为我做到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全部矿样的磨片制片任务,我每年都被评为地质队的先进工作者,还被授予地勘公司系统优秀工作标兵称号。1960年底大儿子出生时,正值国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奇缺,我因为营养不良没有奶水,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只好用托人从西安带买回来的乳儿粉喂养,但因为不宜吸收,孩子常常拉肚子发烧。有一次地质队磨片工作任务急矿样多,我一心想着赶任务忙于磨片,早晨上班时不顾孩子又拉又吐的就送去了托儿所,中午下班从托儿所抱孩子回家,不吃不喝的一直在昏睡,我也没有在意,以为孩子睡一觉就能扛过去,急急忙忙给换洗衣裤后就又送去了托儿所。没想到过了两个小时,托儿所阿姨跑来和我说孩子一直没动过赶快送医院吧,那天又下着大雨,我抱起来就一直跑到地区医院,大夫一看说完了,尽量抢救吧,立即打一剂强心针马上就挂上了吊瓶输液,孩子昏迷了一天一夜之后,总算活了过来。在安康工作期间,整个地质队的磨片工只有我一个人,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巨大,还要自己带着小孩,经常为了赶任务顾不上吃饭休息和照顾孩子,积劳成疾拖垮了我的身体,孩子也因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组织上曾考虑照顾让我调回北京工作,可是一想到我如果离开,全地质队的磨片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我就向领导表示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决不能当逃兵,于是选择了自己克服困难,留下来继续工作。我不仅放弃了回京的机会,还动员我丈夫李庆祥从北京调动工作来到陕西,也成为一名支援大西北的建设者。后来,我调动工作到了在陕西西安市的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我丈夫李庆祥则留在了条件更为艰苦的位于秦岭深山里的西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七一四地质大队。我们夫妻分别在两地工作了近20年时间,一直到1978年经过了许多年多方面的努力终于调动工作来到涿州市,一家人才又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由于生孩子带小孩我一个人很不方便,为了不影响工作,我的二儿子在相距八年之后才出生。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先后都是送进长托(每周接送一次的)幼儿园,稍微长大一点又都担负起了一日三餐去单位食堂打饭的任务,这样我就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坚守岗位不忘初心

1978年3月,我们全家调动工作来到河北省涿州市的化工部矿山局地质研究所,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虽有所改善,但是刻苦钻研业务和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热情丝毫没有改变。遇到有特殊矿石性质的矿物,我总是认真向技术研究人员请教协商,千方百计想办法达到地质和岩矿人员的要求。对于含硫矿石的磨片制片,由于含硫成分在遇热高温环境下极易挥发流失而影响岩矿分析的结果,我就多方面的查找技术资料并且结合自己多年的磨片工作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专门针对硫铁矿石的磨片制片工艺方法并在工作中推广,收效显著,受到了多方面好评。我认真总结了常年在磨片制片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曾经先后两次写出技术文章,并且参加了在四川成都和福建福州召开的全国磨片工作技术经验交流大会,使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有一次院里为了完成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地质研究项目,新购置了一台磨片机,用了一段时间,总是感觉不如一台旧机器好使,磨片耗用时间长费力也不少,可是成片率远远不如旧机器,我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反复研究观察对比,发现两台机器的转速有很大差别,就找来有关技术人员拆开机器进一步查找原因,在把新机器的两个皮带轮上下颠倒重新安装之后,其转速大幅度增加,问题解决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中我还经常根据矿物的矿石性质特点,多次调整配方自己研制针对不同矿物的粘片胶剂,不仅为研究人员磨制出了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分析光片,还大幅度的降低了制片成本,为我院各项地质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质、岩矿专业的磨片工岗位,往往是工作量很大,工作方法枯燥单一,工作环境和条件也比较艰苦,但是工作性质极为重要,是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必不可少的最基础工作环节之一。据我和我的师傅们、和我以前原单位的同事们沟通了解,做磨片工连续30年没有换工作岗位的人在全国都很少。我是一名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33年的老磨片工人,由于工作中切片、磨片、制片时需要长期站立、低头用力、双手浸泡在金刚砂水中用力按压、双手在酒精灯火焰中长期熏烤,致使我在退休时身患了颈椎病、腿肿病、畏寒病、指裂病、关节病等多种病痛,但是一想到我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地质找矿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我就感到很自豪、很骄傲,也感到无上光荣,因为我一直在我的磨片工岗位上,坚守着感恩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一颗初心。

点赞(1)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营业执照:121000004036416383
备案号码:京ICP备18047106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
从地图上查看我们的位置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650367
邮编:100101
邮箱:zhdyybgs@163.com
信访举报电话:010-58650486

版权所有@2022-202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技术支持: 信息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