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岁月峥嵘

——党的精神放光辉
作者:路华 3088  2021-09-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恰逢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有幸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激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感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回首党走过的100年光辉历程,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曲折,那样的艰辛。

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封闭的大门,从此,在这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从此中国陷入了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之中。从此各路仁人志士相继开启了各种救亡图存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没有让旧中国摆脱内忧外患的状况。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燃起了一支熊熊烈火,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党带领中国人民用枪杆子打天下,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衰落,百姓生活一贫如洗,是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如今,一座座超级大都市已然崛起,一个个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祖国繁荣富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这是共产党给人民最满意的答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不断攀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00年岁月峥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来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贫如洗,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用鲜血和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也是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家,他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地质力学,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长期担任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主要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

张富清,深藏功名60年,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张富清冲锋在前、浴血疆场,经历了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 3次、二等功 1 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战争结束后 ,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坚守初心、深藏功名。

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他们是人民公仆,是科学家,是民族英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共产党员。他们所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担当的品格,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敬仰、学习。

作为80后,我们有幸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享受着高科技现代化便利生活的同时,不应该忘记曾经为祖国建设挥洒热血的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不需要像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也未必能成为科学家,或是民族英雄。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充分展现了80、90,甚至是00后的勇气与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多数是年轻母亲,甚至有些还未成家,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他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选择逆行,毅然决然地踏进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在人民有危险,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他们用行动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权益。

习总书记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这次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不乏党员干部,他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要在工作中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地勘行业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落到实处,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单位发展,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党的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壮丽凯歌。

点赞(2)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营业执照:121000004036416383
备案号码:京ICP备18047106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B座
从地图上查看我们的位置
联系我们
电话:010-58650367
邮编:100101
邮箱:zhdyybgs@163.com
信访举报电话:010-58650486

版权所有@2022-202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技术支持: 信息数据中心